{绘本记录13#} 赞妞看过的植物主题绘本

此篇文章为首发在知乎上的问题答文:

哪些绘本能够帮助孩子了解植物?

--------------

我原本以为我和娃都没看过植物类的绘本呢,后来翻查了一下豆瓣标记,还真的找出好几本,一定是因为娃兴趣不大,所以我自己也想不起来了。

既然找到了,按照适读年龄顺手分享一下。

--------------

01.《向日葵》《咚嘟咕咚》|日本|和歌山静子
适读年龄:1岁+
特点:用大量拟声词表现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

和歌山

我娃大概在一岁半到两岁,还不太会讲话的时候看的这两本。印象里娃也只是跟着我翻开每一页图在biubiubiu,嘟嘟嘟,嘣嘣嘣的乱叫。估计她那个阶段也没看明白植物生长到底是怎么回事。

倒是现在她经常看到各种开花的图像,都会用“嘣嘣嘣”打枪似的声音配以花开音效,估计就是那时候养成的毛病。(摊手~)

而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我没有完全按照书上的拟声词去读,全都是自己配上别的,比如下雨了就“哗哗哗”,出太阳了就“轰~!”,月亮星星出来了就“blingblingbling”,现在仔细想想,这些拟声词还是不时地穿插在我娃看绘本的过程中,只是我说得很少了,她说得比较多。

不过现在看回这两本的插图页介绍,觉得非常适合她现在三岁这个年龄再看一遍,线条简单画面饱满,而且也没有太复杂的知识架构,结合她每天在幼儿园的植物角和小菜圃的实物观察,感觉应该能搞懂植物生长是怎么一回事。

《向日葵》内页

《向日葵》内页

《咚嘟咕咚》内页

《咚嘟咕咚》内页

--------------

02. 《橡果》|美国|Lola M.Schaefe
适读年龄:2.5岁+ 以上
特点:用极简的陈述语句和清新干净的画风展示了一个看似脆弱实则坚固的生态链。

acorn

这本双语绘本我娃大概在两岁半的时候看,最大收获就是知道了蛇的英文是snake。
但是我自己看总是有种小心翼翼的感觉,里面展现生态物种生生不息的循环,每一个步骤感觉只要一个外力介入一下可能就被破坏掉。

99999990000640869

99999990000640872

99999990000640875

99999990000640876

99999990000640877

99999990000640878

因为种子落地长成了大树,
因为大树吸引了鸟,
因为鸟儿抓虫子抖落了其他的种子,
因为种子又开出了花,
因为花结了果,
因为果子引来了花栗鼠,
因为花栗鼠吸引了蛇,
因为蛇飞来了老鹰
……

我记得我给娃说这些因果联系的时候,她只是对着我咧嘴笑,似懂非懂的感觉。说完一遍还给我掌声鼓励,可能是因果句子说得比较有韵律她听得有意思吧。

而这样的知识就算她记得了,也不可能有太深刻的感受,因为我们这种城里长大的孩子,本身也是缺乏和自然的密切接触,还是得过了许多年后,读过了一些书,去过了一些地方,看过纪录片里的不可思议之影像,才能有着对大自然之复杂缜密又伟大的感想。

所以,那时候当她能够说出里面的鸟儿虫儿果儿就我就很满足了,起码我知道在她心里,已经有了这些生灵万物的轮廓与角落了。

--------------

03.《花儿在呼唤》|美国|丽塔 格雷
适读年龄:2.5岁+
特点:通过“花朵邀请谁来做客”的小故事,讲述植物、动物和昆虫通过相互协作的大自然生态规律。还对里面出现的花朵,昆虫都有简短清晰的科普介绍。

花儿在呼唤

可能是我娃天资不够,或者兴趣不足,感觉她在看这类我觉得棒极的科普绘本时,她的焦点都在别的地方。

我娃差不多三岁的时候看这本,她最喜欢的就是应答着里面的“不不不”。

这本绘本的故事都是以一种花朵,是否邀请着一个附近的小动物来做客的问句展开,但回答总是:不,花朵是邀请某种小蜜蜂,或者小昆虫来采蜜 为回答。

所以每次我在说,白玉兰是邀请小驼鹿来看看它吗?
娃就非常积极的说:nonono不不不,并摇着手,然后推开我,指着某个角落的小昆虫说“花花是邀请这个虫去做客”。

99999990002254332

99999990002254333

99999990002254334

99999990002254335

99999990002254336

我问她,虫子采花蜜做什么?
娃说,带回家里,做蜂蜜蛋糕。

(这个答案,大家得去看土井香弥的绘本《叮铃和叮铃铃》)

好吧,大概也是这么一回事吧。(摊手~)

--------------

04. 《蘑菇幼儿园》|日本|信实
适读年龄:2.5岁+
特点:童话式的菌类书,有介绍各种真菌蘑菇类,同时也给孩子传达“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它独特作用”的观念。

蘑菇幼儿园

抠细节的书又来了,我娃发挥了她看火车绘本的特质,要求我给她数出每个蘑菇的名字,但是我感觉她根本记不住,起码没有像记火车上或者工程车上的按钮要记得牢,也无所谓了,总之她认识了“红帽子点点菇”,就是那种标志性的,又漂亮又有剧毒的蘑菇。(应该就是鹅膏菌)

20150803154438651

20150803154435830

20150803154437831

20150803154432451

20150803154437832

一开始因为长得好看,其他蘑菇菌类小朋友都喜欢和 红帽子点点菇 玩,但发现她有剧毒后,都躲着她。
后来因为狐狸来袭击幼儿园,抓走了灰树花菌小朋友,点点挺身相救,跳进狐狸嘴巴里,被狐狸咬掉一下块,狐狸中毒晕倒,点点救出了灰树花菌小朋友,大家才对她改变了原有害怕的态度。

​我娃很喜欢吃各类蘑菇,但是她还是无法和绘本里的菇类结合起来,直到后来看到下面这本,跟我说:妈妈我要吃这个蘑菇!

我才确定她终于可以把现实和图画里的东西结合起来。

--------------

05.《毒蘑菇的秘密》|瑞士|安娜克罗萨
适读年龄:2.5岁+
特点:也有拟人化的童话手法渲染。但算是科普性较强的植物绘本。

毒蘑菇的秘密

这是一本毒蘑菇的自白,毒蘑菇有与众不同的美丽,也有它无法改变的烦恼。

它有时希望自己不要过于突出,希望自己不要只属于童话里巫婆的毒药食材,甚至希望能挽着小伞走到别的树林里逛逛,希望不停长高,冲出树丛,能摸到星空和月亮。

但它也说了,虽然它有毒,但是是树林里不可或缺的一员。长在旁边的大树根系和它交换营养物质,然后他们“顺便聊聊天”。动物也会避开它让它远离被食用的命运。

最后小朋友应该怎样保护它呢?举高双手,不要触碰采摘即可。

每次娃看到最后都会跟着举高双手,但同时还是会说:这个我想吃。。它好漂亮。

IMG_20200814_082717_516

IMG_20200814_082700_792

IMG_20200814_082642_549

IMG_20200814_082629_769

我只好又找出上面的《蘑菇幼儿园》狐狸被毒晕的那一页,跟她说:吃了就会这样哦。

再反复看多两次,娃又会发现蜗牛能趴上鹅膏菌身上玩,鼻涕虫吃鹅膏菌不会中毒。
我说,你变出鼻涕虫了就可以吃它了,娃说:不要不要,我不要做鼻涕虫。(一脸惊恐~)

大概小孩对某些危险物种的认识, 都得这样半说半吓才记住的吧。

--------------

06.《夜游》|中国|王子豹
适读年龄:2岁+
特点:结合朗朗上口的童谣,给幼龄孩子做根茎植物的启蒙。

nighttrip

这本《夜游》是我前两天在图书馆挖到的宝。自己喜欢得不得了。
首先是给它独特的晕染画风吸引,然后字体选用也别有心思,我个人感觉是国味特别浓郁与优质的一本绘本。
其次是他的文字。我把文本摘抄下方,大家感受一下:

人参在地里会走,一夜能跑七个山头。
白天他在梦中成长,晚上他在地下漫游。
一夜拜访七个朋友,朋友住在七个山头。

第一个朋友,叫做土豆。身子滚滚,又肥又厚。
第二个朋友,大个芋头。年纪轻轻,胡子满头。
第三个朋友,长条山药。手在这头,脚在那头。
第四个朋友,萝卜阿斗。心是粉白,还是紫红?
第五个朋友,蒜儿小哥。兄弟几个,抱成一窝。
第六个朋友,多嘴花生。姐妹不少,心眼也多。
第七个朋友,地瓜豆豆。肚子长长,不胖不瘦。
七个山头七个朋友,转完一圈到家里头。
做个好梦,安心无求。

IMG_20200903_101733_528

IMG_20200903_101847_413

IMG_20200903_101900_098

IMG_20200903_101921_529

IMG_20200903_101935_582

IMG_20200903_101959_519

IMG_20200903_102016_165

IMG_20200903_102033_106

三两句简单生动的描述,就把8种(包括拟人化到处跑的人参)不同的根茎植物的特点介绍出来,虽然可能并不能非常系统以及全面展示这些植物的全部,但是却是充满趣味性啊!而且人参的这“七个朋友”,都是菜市场里的常驻商品,不用担心娃无法接触到。特别适合给低幼宝宝做植物启蒙读物。既有韵律诗意,又能学习植物特性。

--------------

07.《亲近自然生态绘本|橡树,真棒!》|韩国|李娍实
适读年龄:3岁+
特点:画风唯美细腻,知识点少而精,对于刚刚入门植物科普的娃不会太过复杂。

橡树真棒

内容介绍一颗橡果从发芽,落地生根,到长成橡树的过程,不单纯是讲一棵树的生长,还会提及和树共生存的昆虫和动物。大自然是一个整体,包括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等,不太容易能绝对地分开单独讲述。

这本绘本是套装书《亲近自然生态绘本》里的一本,在图书馆翻到时是想把一套都借回来的,可惜其他三本没有库存了。画风非常细腻写实,里面的小松鼠绘制得栩栩如生,感觉毛色都有光泽。书页里还有大开页,翻开后比书大上两倍,一颗长大的橡树上吸引来了各种昆虫,动物,鸟类。视觉感非常壮观和热闹。

58cb430dN5bc55fbf

58cb430dNfeb3617a

58cb430dNcbda97d3

不过我娃看得会有点困惑,虽然说是适合3岁+的孩子阅读,但是对于生活环境没有橡树的小孩,包括大人来讲,这个树木真的感觉有点遥远。我反而对套装书里的其他基本比较有具象感,另外三本是《南瓜滚滚来》《瓢虫花衣裳》《蜘蛛荡秋千》,这些昆虫植物都是我们可以遇见的。
所以还是印证了高赞回答里一个观点:带着孩子出去看看,小区绿化带,城市植物园,社区菜市场,都是我们了解植物最好的方式。

--------------

只看过为数不多的植物绘本,还经常被娃带偏到别的角落里去,可能也是她不太感兴趣,不过我是想起自己以前高考选考的生物,植物和昆虫知识算是我的拿分题目。

但是现在呢?我对各种植物昆虫的知识差不多清零了,因为后来的工作和生活,比较关注的都是发到手上的人民币有多少,很少关注身边花草,倒是在偶尔外出旅游的时候,会保持着捡回一堆石头落叶树枝的小毛病(我妈说是毛病,我觉得最多就是个癖好而已)。

所以非常同意
@皮实妞
老师在这个问题下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2974889/answer/1404086306

多带孩子出外面认识植物,就算去个菜市场也好。

想起去年春天,几乎每天都带娃泡在家后的大学校园里,捡“大红船”树叶,数“紫太阳”花瓣(都是娃给起的名字),踩草地,经常被校警赶出草坪,说他们的草地不能踩哈哈哈。

2019-2020

今年疫情的最严重的时候,也带着娃到家附近没人的小公园里看一地的“香蕉落叶”(白玉兰的叶子,春天要冒新芽,就会把黄旧的叶子顶出来,落一地),娃看着一地“香蕉”也不敢捡,只能随便踢踢走走,挺可惜的。

现在娃每天上幼儿园,好像自己也没有亲自带她去小公园里走走,周末活动项目都是看火车,走铁路,玩滑梯,接触自然也得赶紧安排起来。

--------------

最后离个题,推荐几本大人看的植物书。都是我这几年看过比较好看的。

这些书也是在后来读大学,出来工作的时候,零零散散看的,看了才知道自己当初高考的生物知识何其的皮毛和浅薄。既然最后也没能力进入与之相关行业。那看点相关的闲书,总是有着慰藉遗憾和丰盈阅历的作用吧。

但作为妈妈看这些有什么用呢?

我想还是给自己有个最底层知识架构,因为我不确定今天喜欢火车的娃,明天会不会研究起植物动物来。因为读书工作一直不优秀,我很怕会被人反问得哑口无言,特别是自己孩子,还是希望能够借助这些我能力范围内吸收到知识,在今后可以巧妙又不偏离科普地回答她所有奇怪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火车科普有很多是自己不懂的知识,已经给娃瞎掰到无比心虚了,所以有兴趣的尽量学起来,正所谓育儿就是育己啊。

植物书

从左到右:

《大自然的社交网络》|德国|彼得·渥雷本
上面关于鹅膏菌绘本里说的,菌的菌丝会与桦树的根系交换营养物质,其实远不如这么简单,它们还会根据一些特殊情况下产生的介质,交换着附近水土资源的信息,某些菌类还会阻止某种昆虫靠近树木,以免树木被侵蚀破坏,不止互利共生,有时候还会和动物,昆虫,形成勾心斗角的局面,这种社交网络故事真的不亚于一部娘娘戏。


《森林秘境》|美国|大卫 乔治 哈斯克(简体版名为《看不见的森林》)
一个生物学家维持一年的森林圈地观察。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坐在他圈的那一块地旁边,观察落叶,昆虫,小动物的活动,记录下来,并扩展书写成一部森林物志。类似一本百科全书,对很多动物植物有着详细介绍的扩写,以及他们来到这片被圈地的总总行动迹象和目的,非常细密寂静的一本书。

​《花朵的秘密生命》|美国|沙曼·阿普特·萝赛
切入点很奇特的作品,不细讲花朵知识,就讲花朵与人类生活的共鸣事件。
比如花朵的争奇斗艳到人类的协作竞争关系,植物信息传递到人类社会的资讯流现状,还有植物感光细胞的运作到人类避重就轻的意识。这些现象在《大自然的社交网络》里也有提及。

​看完只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太不简单了,你以为植物们天天立在那里无所事事,天知道他们在翻云覆雨做着什么样的改变。
但愿这些知识,以后能让我轻松回应着娃突然提出的大部分植物问题吧。

希望这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