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经验4#}孩子看绘本悲伤时,家长该怎么办?

此篇文章为首发在知乎上的问题答文:

给四岁宝宝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讲完后宝宝哭的很厉害,很抗拒这个故事,家长该注意些什么?

—————————–

关于看到悲伤的故事会哭,赞妞大概在两岁左右的时候也发生过,那是一本结局是小动物和她摇手拜拜的绘本,一说到那她就哭得伤心,我还为此找到绘本的出版社,咨询为什么会这样,很好奇在我一直没有离开过她的情况下,小孩子能理解分别的滋味吗?

而当时绘本的编辑没有回答太多,只是说孩子的共情能力很好,是个情感丰富的人。
之后,我没有刻意给她再讲那本绘本,反而是她自己会再翻出来看,看到最后还是会哇一声哭。以至于在某一时刻,我还挺羡慕小孩子对于情绪的宣泄,直接且单纯。

所以首先,我们家长需要注意的是,给她足够的情感发泄。
觉得伤心就哭吧,毕竟长大之后,许多事情就得忍着或者麻木了。(摊手~)

然后,不需要刻意把那本书收起来。

如果她真的不喜欢,她可以无视那本书。在她看见那本书与无视那本书之间,她可能会再次回忆起那种难受的感觉,从而学会调节处理自己情绪,比如回避它。
毕竟这本来就是一个孩子所必须经历的成长。

如果她不记得了,再次翻看那本书,再次看到十分伤心,我们家长这时就可以介入,问问她为什么伤心,或者为什么害怕,有时候可能你问出来的答案是出乎意料的,也许根本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原因。

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她伤心或者害怕的点,做两件事情:

  • 转移注意力,做故事延续,或者说一个稍微让孩子能接受的结局。

比如我家娃2岁的时候因为书后面的小动物跟她摇手拜拜,她觉得很伤心大哭,我就会告诉她,现在又过了一天了,翻回第一页,我们是不是又见到他们啦?翻到最后要拜拜了就告诉她,好了,宝宝和小动物都要回家休息了,等休息好,我们又可以见面了。
如此两三次,她就能渐渐接受这种“再见”的情绪,知道了“再见“之后,还是能再见。

  • 另一个方式,直面恐惧与悲伤。

这个就得看你孩子对这个问题接受的程度,如果她非常抗拒,我们就不讲,毕竟在她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她自己也会会开始面对这样的情绪,接受它,并学会自己化解。

但是如果她并不是十分敏感,甚至是好奇,我们可以借此对她进行一些相关的教育,比如最常说的,死亡教育。
我家娃快三岁的时候看绘本就问过我,去世是什么意思,我就借此跟她推荐一本叫《奶牛娇娇》的绘本。

jiaojiao480

一边讲绘本一边告诉她,去世就是,像奶牛娇娇那样,今天它的犄角不见了,明天它的花纹不见了,然后它的尾巴不见了,最后整个娇娇都不见了,她去哪里了?抬头一看,她在天上,角变成了月亮,花纹变成了云朵,尾巴变成了流星,它以另一种方式又变成每天都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当然并不是说,这种教育是在孩子四岁这个阶段必须的,而是在今天信息资讯的时代,我们可以更加放开地的让孩子去了解各种事情,不用像我们小时候那样,被家长忌讳不提一些所谓的不详之事,有时候孩子的接受能力,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之外。

而且,人生有许多悲伤的,苦难的事,不会因为你还是个小孩就推迟出现的。

最后,我提一个相关而又不太相关的知识。

你们知道西伯利亚那些微小民族的孩子吗?
他们长期生活在零下40度的冰原里,跟着驯鹿到处迁徙,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可能会因为寒冷,疾病甚至是饥饿而离开人世,这是他们一出生就无法回避的问题,他们也会非常伤心,在年老的时候会常常回忆起这些家人,但是他们因为这些经历,你会由此看到他们身上那种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从而拥有一些,我们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所无法拥有的一种坚韧和光亮。

西伯利亚涅涅茨驯鹿民族的孩子和他的家人

西伯利亚涅涅茨驯鹿民族的孩子和他的家人

我们不是要求孩子去过苦日子,而是我觉得,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适当的教育,直面情感的成长,才让她更加能适应这个多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