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7#}照片里的 爱与恐惧

我很喜欢一个名叫Sally Mann的美国女摄影师。

当初知道有这么一个摄影师,是因为有一年我在香港逛书店时买到一本叫做《母亲的模特儿》的小说。

小说就是以Sally Mann的故事为蓝本改编的,讲述了一个摄影家母亲,因为给年幼的女儿拍摄人体艺术照片,在业界得到了许多的荣誉同时也遭遇了更多的争议。从而也让其女儿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因为同学朋友对她小时候的这些照片指指点点和嘲笑,使她一路颠簸,最后不得不隐姓埋名的生活。

女儿对母亲早年的这种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堆积了许多的不解与无法言说的恨意。但直到母亲临终前,她不得不站在对至亲的不舍与怨愤中选择一个出路去面对与抉择。

books

图片依次为小说的美国原版| 台湾繁体译版 | 和 大陆简体版


说实话那个年龄的我对这个故事没有太深刻的感受,也是通过小说才知道在美国,一个母亲这样的行为已经算是伤害儿童罪了,而且小说的结局如今我也不太记得了。倒是对小说真有其人很感兴趣。

其实一开始,我只是纯粹八卦想看看这个摄影师与她的作品,我打开电脑敲入Sally Mann,第一张图,我就已被深深吸引了。

sally-mann-doc-05

第一感觉是太美了,就像一个小天使掉落人间,在草地上熟睡的温润感。但再看多两眼,却觉得身体有点过于苍白,而整体,有一种受伤的感觉。其实那时的我,并不明白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是什么,只是觉得这照片真的很好看,于是拖动着鼠标,看了好久好久Sally Mann的照片。

z1093_l
591 1146291689e46528f0o 20130315222214_MHvPn.thumb.600_0 18976321200907041350561053065144392_002

那时候在百度搜索还没有多少Sally Mann的作品,而那时候Google还是可以正常访问的。所以我默念着不太懂的英文,去看有关Sally Mann的文章,说实话,没看懂。而香港台湾的转载评论文,也写得很简短,没有任何解释的部分。

而我越看下去,越是看到了一个我无法理解的世界,纯洁与伤害并存。

这些都是六年前的事了,后来我不时的会在豆瓣和淘宝上搜索着Sally Mann的摄影册,刚刚出来工作的自己,基本都买不起,所以总是看看有没有二手转让或是价格合适的随便一本,结果真被我碰到了。

我在淘宝买下了这本<at twelve>,付了款后还被店家气急败坏的教训了一顿,说我为啥不问他有没有存货,这书没现货,你要等很久!而且这个是预付款,等书运过来后可能要加钱。我说没问题,我等。
最后也没有等多久,就10天左右书到了,而店家也没有让我补钱,我的第一本Sally Mann摄影集,就以80块入手了。后来我还悄悄回去看过这书,标价是200元。
512F0X2Z4QL
我很喜欢这本摄影集,它让我想起了好多自己12岁那年的事。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看,也带去上班,午休的时候拿出来翻 ,看里面人像的表情,看他们的情绪,也看那些不太懂的英文说明。

后来写了一篇《我也曾是12岁的young woman》,原文请自行在豆瓣搜索<at twelve>书名,那儿就只有一篇书评。

从<母亲的模特儿>这本书的封底认识了这个很著名的摄影师 
在google上搜到了她那本同样著名Immediate Family 
Sally Mann这些直白阴郁的作品把我印象中儿童照片类似梅佳代快乐搞怪的甜美给中和了一遍 
与其说她是一个伟大的摄影师 不如说她是一个细心的母亲 
严肃的神情 猜疑和不确定的肢体语言 还有接近死亡苍白的稚嫩身体 
这些让人感觉”压抑阴森”的作品 是否更能唤起到作为”母亲”心里的不愿意提及的共鸣? 
   
而早在Immediate Family出版前几年 Sally Mann就有了at 12这样的细微捕捉
才发现比起”用孩子气保护我的身体”的17岁  12岁显得更加微小和容易忽略 
我看过Julia Fullerton-Batten的那套teenage stories
twelve过后 就是teenage了 
那一刻开始所有的事物都开始容纳不下急速膨胀的身体和心智 

在Sally Mann的镜头下 12岁的young woman 

有的戴上牙套 有的混进男生的棒球队 有的穿上职业套装去找工作 
有的受到男生的关注 有的在模仿死亡 有的已经当了妈咪 
   
我还记得我12岁的时候 学会顶撞老师拒绝交班费 
和几个”不守纪律”的同学跑到天台上把打开消防水管把水往楼下喷 
开始不屑每学期一次的旅游 偷偷积攒零用钱去买流行歌曲的卡带 
还悄悄记住每一个对其有好感的男生女生
努力营造着自己想要的环境和气质 ”

……

现在看来,好青涩的文章,上下文也接不上,但是看到当时的自己开始读解起摄影图片来了。
“这些让人感觉”压抑阴森”的作品 是否更能唤起,作为”母亲”心里的不愿意提及的共鸣? ”

那时,我并不知道那个“不愿意提及的共鸣”是什么。
而后来我懂了,而这个“懂”,是亲眼看见了死亡。

08年底开始我在一家肿瘤医院里工作,职位是放疗预约的窗口单位。医院是事业单位,不加班有双休。那三年,我都把休息的时间用作广告学的继续教育。

因为是肿瘤专科的医院,所以每天在医院免不了见到生离死别。

记得有个很年轻的胃癌女患者拿着单来我这预约放疗,聊得很好,而且她非常乐观,说好了就还要回去念书。结果第二天她的家人就带着预约单来取消排位,原因是女孩头天晚上就去世了。也看过那些因为癌症转移全身的病人,疼得一边喊叫一边被推进放疗机房,出来后却在回病房的路上永远的走了。

有一次我要给病房送文件,在上电梯的那一瞬间就看到有人从大楼中间落下,大堂一地血色,而我却目睹了那一刻,随后病了整整一个星期。
病后上班,听说那跳楼的只是来检查,因为受不了未知的压力,就选择如此纵身一跃。口袋里有着他写好的遗书,而最后的报告出来,只是良性肿瘤,动个小手术切除即可,无需做任何辅助治疗。

那一刻,我才知道生命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后来我如常生活,有一天在网上无意中有看到了我第一次看到的那张Sally Mann的作品,我有点懂了。那是爱与恐惧。
其实看一下Immediate Family的彩照部分,那真的是一个伊甸园啊,孩子们显露出最自然的状态。

彩色的照片情绪很多,却不深入,若是换成黑白的画面,就能看到里面说不清的许多情感。某些照片细微的部分,都有受伤,或是被虫子叮肿的眼睛,或是尿了床却是浑然不知,有的叼着烟,有得穿戴整齐睡得端正像死去了一样,有的泡在水里,只露出半个头部散开的头发……我想Sally Mann要说的是,爱与恐惧。她有多爱这些孩子,就有多恐惧有一天会这样失去这些孩子(或是孩子的天性)。

我甚至私自认为,她是用摄影,来释放她的内心的恐惧,好像是在用这些照片来提醒自己,“伤害随时发生”。成人在受伤时都会不堪一击,又何况是这些有着天使般身体,眼神桀骜却懵懂的孩子。

后来我也不再去找评析Sally Mann作品的文章了。因为这就是我对她图像的读解。只要读得通,就不必纠结作者的用意。倒是会偶尔八卦一下Sally Mann的生活,发现她的一儿两女根本不会因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被公诸于世而苦恼,相反他们非常怀念那段自然纯真,像天堂一样的日子。

而且每张照片,都有着他们与母亲最愉快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