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驯鹿建站笔记1#}只因被它温柔相待

Rnote1

2015年一月,致驯鹿网站的博客驯鹿森林上线。

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宣传或成本的网站,全都是靠着一个半人一砖一瓦地搭建和丰富起来。

想要做这个网站的起因是2014年的一场内蒙古之行。
游记请点这里,感触很多,一路上也总是非常幸运,
在没有做任何攻略的情况下,非常充实地度过了15天。

在那15天里其中有一站是去敖鲁古雅,在海拉尔听出租车司机们说是去看四不像的。
我总以为那些四不像就像广州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表情呆滞,只会一味要吃的来讨好游客。
不料却被这四不像温柔相待,本来定好只玩一个小时的,在那里却待上了大半天。

科普一下:
四不像就是驯鹿,它们是一种北极圈的鹿科动物,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北欧的瑞典挪威,还有终年广袤严寒的西伯利亚平原,都有分布。
而中国境内也有少量的驯鹿,他们和大兴安岭深处的鄂温克人一同生活。

鄂温克主要有三大部落:通古斯、索伦、和雅库特。

通古斯鄂温克是指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锡尼河流域的鄂温克人。
索伦鄂温克是包括内蒙古另外两个少少民族——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
而雅库特鄂温克,就是我这次去看的部落,因为他们是饲养并使用驯鹿的,所以也叫使鹿部落。
于三百年前从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迁徙到中国的大兴安岭北麓。

去之前没有了解过鄂温克族,更不知道驯鹿为何物。
那段旅程回来之后就开始搜寻和驯鹿相关的资料,
记得在10月中,广州开始微凉的天气里看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到那些森林的描写,
好像又去了一次大兴安岭,感动得一身鸡皮疙瘩。

后来看了纪录片导演顾桃的几部关于大兴安岭使鹿部落的纪录片,为那淳朴民族日益息微的族人
和其生活方式感到非常痛惜和遗憾。

记得第一次看到《犴达罕》里的维佳,他醉醺醺地说着:
非常惭愧,非常遗憾,非常抱歉,狩猎文化,竟在我们这一代人里消失了。
看着真是眼眶通红,虽说这狩猎文化和我这个最南方的普通汉人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难听地说他们的存活与否也丝毫不会影响到我的生活,
但人类的感情真是很奇特,我不知道怎么表达,就是被感动了。

因为顾桃的纪录片,后来我买了他的那本《忧伤的驯鹿国》
也通过孔夫子旧书店买到了顾桃的父亲顾德清的那本《猎民生活日记》
一个族群两辈人的生活就展示在我的眼前。

虽然生活艰辛,终年不停地跟着驯鹿迁徙移居。
睡在那些我这种城里人无法想象的帐篷里,夏天忍受蚊虫,冬天抵抗严寒。

以前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富足,住着大房子,干净整洁。
抽水马桶里有消毒剂的清香,被窝里有太阳的味道。

可去了,后来又了解了,才知道自己的贫乏与肤浅。

因为我很喜欢维佳的姐姐柳霞和她儿子雨果说的那句话:
雨果你是祖国的儿子,而我是大兴安岭的姑娘。
大兴安岭是我家。

我这才知道,何为丰盈的人生。

而最终使我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网站做下来的,
是因为看到在某一段顾桃的纪录片里,
已经变成老人的鄂温克姑娘罗利克在对着镜头跟顾桃父亲顾德清问好的片段,
我就觉得这个民族这个文化,总是要尽力地去保留一点什么,
哪怕不是100%的原汁原味的也好。

在中国,一开始有顾德清,然后有顾桃和吉祥三宝,以后呢?
现在网上很多人都说,那个地方(指敖鲁古雅)什么都没了,就剩一堆驯鹿和景区。
好吧,就算它日后真的会消失,甚至每逢佳节那里就会变成西方的圣诞节,
但起码在互联网上搜索,有一个超链接会链到致驯鹿这里来,
或许它没有什么人气和贡献。
但可以让人在那有条理地和多方面地看到关于使鹿部落的相关资讯。

驯鹿森林里有一篇我写的关于建站的初衷,因为考虑到现在的人都不爱看长篇大论。
所以写得简短而且文皱。

不用管太多,这一篇加上那一篇,合起来其实就是两个字: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