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澳门,一个旅人。4#}再见半岛梦游街

或许真是天气太热了,记忆也有被烤溶的趋势,我看着照片里每一条根本叫不出名字的陌生街道,一遍又一遍,想不起目的地是要去哪,而一路上快门捕获的景色,那些异域视野的角落都是在熟悉的话音里窜出,隐约看到远处的海水粼粼和眼前平铺开去的不曾经历的时代,迷迷糊糊地悠恍了一段,就当是在梦境里,梦游了一场罢。

{读书笔记4#}爱一座城–《河流》

我很喜欢她文章里的冷静,读完一篇立马起了感想,这些几乎是平顺语气的的描写,是不是就叫作冷眼看世界?然而马上就会把自己纠正过来,因为文章里的叙述,房慧真把眼底里的他人,细致入微的线条,举手投足,乃至一个眼神就读出了心里所想,都一一揽入笔下,如同纪实摄影师拍下来的,一张张朴素无华,却是越看越有味道的照片一样。如果是冷眼观看,何来的这么煞费苦心,近乎雕刻般的记录着,她所热爱的这一座台北城。

{如果在澳门,一个旅人。3#}出发去海的另一边

这是一直想知道的海的另一边,它有个名字叫氹仔。氹,特指田地里沤肥的小坑,这么大的“氹”,还叫作“仔”,或许参照物是环绕的海洋?这该是大海里沤肥的小坑才对,氹仔有自己的性格,是个冷脸善良的老百姓,把自己收拾干净,不多一句地等着每一个“出发来海的这一边”的宾客,有礼但不过分热情,像是无所谓你来或不来,因为无论怎样,日子总要平平淡淡地过下去。

{如果在澳门,一个旅人。2#}在懊恼和幸运中度过年初六

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此行的目的也许真如你说的那样,我只是为了满足自己那些莫名其妙的虚荣心,我又不喜欢赌,而且这里的手信饼家也不是什么非吃不可的东西,我更不会在寒风飒飒的日子里爬到山顶去淋一场冬雨。可是我在下了车后,看到了即便是冷雨冬日,议事厅前地依旧是一片无法理喻的人潮汹涌,我在对面马路看了很久,突然觉得,如果我是这个城市的居民,看到这样的景色,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心生厌烦。

{如果在澳门,一个旅人。1#}来到旧时殖民地

那天整段路程和教堂仿佛就是等她一个人到来似的。大小也是个景点,一路上居然没有碰到其他的游客。爬到山顶的教堂,站在小广场边上望去是一条跨海大桥,转过身看到教堂干净利落的尖顶,旁边除了天空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有一点海风,吹来了潮湿的海水味道,不像她自己的那座城里的教堂,夹杂的永远是教堂院外干货一条街的咸香风味。

{如果在澳门,一个旅人} 要跟卡尔维诺说一声

我把你书名标题里的一个名词改了,放在我的几张封面备选照片上,还真是越看越顺眼了,因为它非常符合我几次出游的状态和心情,于是我就私心留下它了。不过在后来,我在处理内容照片的时候,竟有点心虚,感觉那些照片像是死乞白赖地紧跟在您这部经典作品的屁股后,还真有点不自量力呢。所以我决定带着谦卑与敬仰,以及干了坏事的心情,给你写下这么一段话。

{读书笔记3#}耐心是与时间对话的入场券

张雍这本书里的一句话:“智慧型手機並不會讓你的照片變聰明,畢竟還是同樣的腦袋在你的脖子上緣……”所以,照片是会说话的,它是能够反映出拍照人的思想。以前那些花草或者在美术馆拍的图片,在现在的我看来,都是一些六神无主的奇怪照片。想要照片言之有物,看来还是要让脑袋充盈开始,世界太大了,什么都不是一蹴而就便能拥有的,这还真是一个需要耐心去磨砺的兴趣。

{读书笔记2#} 谦卑地面对自然界

耐心,细致,谦卑,总是会在好多个《碧山》杂志的故事里,看到自己极度缺乏的这些个品质。那天看到这篇《自然农人笔记》,感动到差点掉泪,不知道种地还能悟出许多如此舒心的人生哲理。只因它打破了我一直以来只当农活只是糊口的一个工作,反而突然觉得自己都不如农人般细致温柔。也许人世就该是这样,保持谦卑,然后,顺其自然。

{读书笔记1#} 《古书之美》—读出自己的渺小与浅薄

“读书读下去,就会读出自己的渺小和浅薄。”后来慢慢地做了好多笔记,贴了标签还把书画得五颜六色,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地匮乏。整理出一些阅读时的笔记,堆砌看起来,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读人。读古人,读今人,读别人,读自己。从这里面的“读书爱书藏书”中,看到了另一个从未见过的世界。

{戏剧人生1# 浪人剧场-缝身}我们 都不一样

这是我27岁时看过小说后的想法,两年后,我坐在空调温度开得极低的上环文化中心,再次“阅读缝身”,本来平面的文字世界,今天在我面前展露了一次3D的视野,也许是因为更立体了,我突然发现“缝身”不单指婚姻,她还有很多很多几乎是我们每天生活都必须遇见的无奈事实。加上故事在意识里沉淀了两年,不长也不短的一段时间,生活经历,环境变化,和人生阶段的走向,或许都能让我更饱满地理解“缝身”这个故事的寓意。